【啟發】尋找自己的天賦熱情是一趟旅程

自從我三年前嘗試轉職,但最後卻發現自己不適合原本預計轉職的工作之後,我就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雖然購買了課程和書,但是我卻發現這些東西似乎沒辦法讓我找到那個「對,就是這個!」的感覺。

一方面是因為我心裡有很多的壓力。每當講師或是作者要我想像自己對未來的憧憬時,我就會感受到一股難以抵抗的焦慮。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很少花時間在觀察自己喜歡、不喜歡些什麼,因此更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我也就把這件事給擱著,想著:也許之後就會有答案了吧!

後來,我陸陸續續又讀了一些書,但是一直有種不是很踏實的感受。

一直到今年,我因為 BetweenGos 這個品牌推出的 podcast 節目《最近工作還好嗎?》認識了「蓋洛普優勢測驗」這個個人優勢測驗,我才突然想到自己也許可以試試看這種心理測驗。雖然金額不算是便宜,但是我覺得算是滿有效率的。

不過,我也感受到這份測驗的結果並不是在告訴我:我做這份工作就對了(人在迷惘的時候真的會很想要有人幫自己做決定),而是一個開端。這份測驗報告就像是張指引地圖,讓我們可以在探索職涯(甚至是自我)的過程中有個簡略的方向,但是我們得自己動身行動,一步一步在生活中蒐集線索、設定目標與計劃,甚至是取得相應的能力,才能逐步的往自己想要的生活靠攏。

簡單介紹蓋洛普優勢測驗

之所以會想做這個測驗,是因為我聽了BetweenGos 的podcast,受到主持人 Grace 的「感召」,她 在節目中既能感性的包容轉職者的迷惘;與此同時,她又能熱情的給予他人鼓勵與支持,讓我對蓋洛普測驗產生了興趣。

因為有這樣的前提,也許這樣的測驗並不適合當來做全方面的性格評測?

雖說如此,但是我還是拖延了很久才真正點開蓋洛普測驗(畢竟測驗買下來也真的蠻貴的…我不會承認我點開是因為中秋節有收到禮金的…!)花了點時間做了測驗後,意外發現了新世界。

蓋洛普測驗是眾多職業性向測驗中的一項。在這項測驗裡,創辦人蓋洛普搜集了許多成功人士的特質,歸納出34種特質,並針對這幾種特質歸納出四大類別:

  1. 執行力
  2. 影響力
  3. 關係建立
  4. 戰略思維

從這樣的分類可以大略看出擁有不同優勢的人走出的職涯路徑,甚至連工作時的風格差異性會有多大。比方說,擁有關係建立優勢的人,因為比起戰略思惟、思考方面,他在人際關係上更有優勢,工作時發現比起思考工作上的細節、內容,更擅長和人打好關係,所以他也會因此比較願意找需要和人建立關係、人事方面為主的工作。

讀到這邊,也許你會想:既然人會自然地往自己擅長的方向發展,那為什麼還要做這樣的測驗呢?

奇怪的地方就在這裡,有些人就是會慣性的往自己不擅長的方向發展。

拿我來說好了,我明明是一個不擅長人際關係的人(我自覺如此,測出來也是),但是我卻常常會想找往需要高度人際關係能力的工作,比方說:老師、客服人員等等。

根據《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的作者,這樣的行為大概就是所謂的「自我破壞」吧!

我有好幾年的時間在這樣的迴圈中打轉。明明知道那件事是自己的弱項,但是自己卻會像是著魔一樣想要往那方向發展。

我後來才發現,其實這是因為我在小時候常常被人說是「孤僻」,我很想證明自己不是這樣的人,我也沒有意識到我這種想要符合大人期待的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連我在找工作時都會很堅持的想要找一份和人際有關的工作(而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

工作一直在鬼打牆,我還不知道為什麼。可是在做了這份測驗後,清除地看到自己的優勢了,我才意識原來我一直在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努力。

評測是認識自我這趟旅程的第一步

回到評測的結果。在蓋洛普測驗裡,把人的天賦分為四大類別,分別為:執行力、影響力、關係建立與戰略思維。

讓我很驚訝的是,在我的前五項優勢報考裡,五項全都落在戰略思維這個區塊(這個區塊也才八項優勢,我居然就拿了五項,讓我在剛拿到報告時,還一度以為是不是報告出錯了)後來,我不信邪,又開鎖了34項優勢的報告。

(在蓋洛普優勢測驗的官方網站裡,提供了五項優勢的報告和34項優勢的詳細解析報告。雖然測驗只要做一次,但是兩項報告的需要分開購買不同。)

打開34項優勢分析的報告,我才感覺這份報告更像我一點。

在 34 項優勢報告裡,列出了我們34項優勢的排名。前十名是我們最為突出的優勢,中段是我們有時候會展現出來的優勢,後段則是我們的劣勢,而最後幾項則是我們的弱點。

在前面雖然我說過我很在意自己人際關係的能力;不過,這分報告卻顯示人際關係完全不是我的優勢。就連解鎖 34 項優勢報告,在前十名中也有有 2 項「終於」有和人際關係有關的優勢(看我多在意自己有沒有人際關係建立的能力。)

看到這份報告後,雖然一開始我很不想承認,但是也多少讓我放棄了掙扎。

我的前五項優勢分別是:思維、學習、前瞻、蒐集(英文是 INPUT)以及理念。

仔細看了一遍又好好的讀了這些天賦的介紹,我甚至不需要去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其實心裡就有種「對對對,這真的是我擅長的事情」的感覺。

在《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中,作者反覆在自己的書中(還有他的下一本書《世界最簡單的才能發現法》)提到:

才能、天賦是我們做起來理所當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理所當然又自然而然,所以我們常會忽略自己有這樣的特質,更不覺得自己有這樣的特質有什麼特別的。

這段描述完全打中我的心。從以前到現在,常常會有人說我「有自己的想法」、「觀察力很強」,最近在做心理諮商時,心理諮商時甚至還說我很有條理,可是我從來都沒有把這些稱讚聽進去,因為我打從心底認為對對方只是在說些安慰、奉承的話而已。

另外,我也不覺得自己這些特質有什麼特別的,所以我也就從來沒有想過要磨練自己這方面的優勢、找相關的工作。

忽略了自己擅長的地方,不斷地想要發展出我們所處環境裡他人期待我們擁有的價值與能力,實在是件可惜,又打擊自己自信的事情啊。

我特別喜歡蓋洛普優勢報告其中一個部份,讓我覺得特別有幫助。在這份報告的前十項優勢中,報告除了解釋這些優勢的意涵之外,它還列出了幾項練習,讓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使用這些優勢。

雖然說優勢是我們擅長的地方,但是不見得會完整的發展成一個具體的能力。比方説,我其中一項是思考。在我剛看到這個優勢時,雖然我立刻就意識到這確實是我平常會自然而然去做的事情(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導致我還得學著要放鬆自己的腦袋)。

可是,如果突然被問說,我要怎麼把這項優勢和工作做結合,甚至是具體的找到一份以這項優勢為核心的工作,一時之間,我還真的想不出來。

因為——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優勢、天賦常常是我們常常沒有察覺到的習慣——這個優勢對我來說實在太自然而然了,因此我常是在沒有意識地方式在使用這個能力,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靠著這樣的能力達成些什麼,也因此可能會在這項能力上表現時好時壞,無法最大化這樣的優勢能達到的爆發力。

這讓我想到《交響情人夢》裡的野田妹。野田妹雖然在鋼琴與音樂上有著受人矚目的天賦,但是因為他並沒有接受過正式的訓練,所以儘管彈出來的旋律能夠撫慰人心,也富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卻有點沒章法,連對著節拍彈奏都做不到。

另外,也因為野田妹不知道自己的音樂天份是足以把她帶到歐洲的音樂殿堂,所以她只把自己的目標設定在成為幼稚園的音樂老師了。如果不是千秋學長,也許野田妹就會因此失去了磨練這項天賦,讓這個天賦全然爆發的機會(雖然這樣說或許有點太嚴厲了,畢竟以她的特質來說,成為幼稚園老師也是個很棒的選擇。)

當然,不是說我們找到優勢後就等於會有很好的成就,像是漫畫劇情一樣,完全反轉自己的人生。我想表達的是,當我們越能有意識的使用自己的優勢,就越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用了這樣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和其他人有什麼差異,以及自己也許可以把這樣的能力用在什麼事情上。

這些都是探索自己的職涯方向、認識自己的重要線索。

事後的自我覺察更為重要

在這之前,其實我也因為受到另外一位我很喜歡的心理師周慕姿的影響,才剛買了雪力的MBTI課程。雖然 MBTI 很紅,但是我一直對 MBTI 是半信半疑(因為光是在做測驗的時候我就有很多疑惑。)

在這集訪談裡,周慕姿也提到,她一開始在聽到 MBTI 把人分類成16種時,覺得這樣的評測方式實在是太不負責任了。她自己也曾經和朋友分享,她測了很多次,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結果,更加深她對這套評測的不信任感。

不過,與雪力的會談之前,她私下找了雪力做了MBTI的測量。她說,在寫完測量後,雪力和他做了事後的自評。這個自評讓他覺得很有幫助,也很有意義。

如果從外人的眼光來看,也許許多人會認為周慕姿是個外向功能主導的人,又是公開演講、又有自己的podcast,重點是內容還有訪談,怎麼看都不像是內向功能主導的人會做的事情。

不過,在自我評量的過程中,雪力問了周慕姿的理想生活。她在一番摸索後,發現自己雖然可以從演講裡得到能量,但她發現原來最喜歡在安靜的湖邊小屋寫作(雪力在一旁聽了忍不住說:「她光是想像就覺得好無聊」,有這樣外向功能主導與內向功能主導的對比真的很有趣。)

這段對談點出了各種職涯天賦、人格心理評量的重點:得到的評量結果只是第一步,而事後我們透過與這份評量「對話」,發掘出和自我有關的線索才是最有價值的

舉例來說,在我看到我的優勢測驗報告後,一開始其實是不可置信的。這個「不可置信」的感受就是一個可以繼續深探的線索:

「為什麼我會覺得不可置信呢?是不是過去有過什麼樣的經驗讓我有這樣的感受?」

沉思了一下後,我發現是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樣使用這樣的優勢。在這樣的想法底下還有一些感受:「我覺得我的優勢沒有用」,甚至還有點「我覺得我沒有用」的信念在裏頭。

雖然看起來有點離題了,但是我覺得這些也是在探索職涯時很重要的線索。畢竟當我們開始思考著想要一份「天職」,因為我發現就是這樣的信念讓我在思考自己的優勢和規劃職涯的過程中,備感艱辛。

意識到這件事後,也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在探索自己的優勢時,更快地跳脫以往沒有自信的迴圈。就像上一個段落提到的,這份報告會提供一些小練習讓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地操練自己的優勢;我發現當我帶著這樣的意識,在練習自己的優勢時,可以讓這個過程變成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讓自己建立更深層的自信。

有時候我們沒辦法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找不到自己的職涯方向,原因可能是出在我們過去曾經接收了來自父母師長片面的評價,誤以為自己的天份沒有任何價值。

在拿到蓋洛普測驗的報告後,我梳理了一些過去的經驗,我發現原來我接收了很多來自父母與師長的批評。

就像 Taylor Swift 在 “Love Story” 這首歌裡唱道:”They’re trying to tell me how to feel” (他們在跟我說該怎麼感覺),童年時父母師長們原來也在「告訴我要怎麼評價我自己」。可是, 人生最終是自己的,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會讓自己快樂,都是自己才會知道的。

自我覺察、自我對話是一個找回自己感受的過程,而這份覺察得到的觀察會讓我們知道自己在人生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那些他人期待我們擁有、而我們也因為太習慣這樣滿足他人期待而誤以為那是我們想要的事物。

結論

經過這件事後,我才意識到:探索自己的天賦與熱情,還有找到自己的職涯方向真的不是一堂課、一本書就可以解決的事情。我在幾年前就接觸到尋找天賦與熱情的觀念,過程中也透過許多書籍和書中的練習(這些書通常都有很多靈魂拷問和實際操作的練習題)來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與工作。即便在做了付費的心理測驗,其實我還是很難立即想到可以找什麼樣的工作,但是至少我可以免去執著在不適合自己的工作裡掙扎的時間與力氣。